-
年轻一代为北京曲剧开新局
记者 高倩, 一拨人创排新戏,一拨人在外巡演,一拨人重演经典,最近,北京市曲剧团里一片忙碌,年轻人的身影处处可见。, “年轻”,正是这两年北京曲剧发展的关键词,在浩瀚的戏曲百花园里,剧种命名仅70余年的北京曲剧本身便称得上一句“年轻”,而随着青年演员、创作者的日渐成熟以及00后一代的加入,北...
-
舞蹈诗剧《杨家岭的春天》:从延安走来 为人民而舞
光明日报记者 李笑萌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意林, “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。”,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,在民族危亡的呐喊声中,大批文艺工作者奔赴革命圣地延安。在杨家岭,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,文艺工作者转变创作观念,走向人民大众,走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。, 5月9日至12日,由国家大剧院...
-
传播二夹弦 传承不止步
【一线讲述】, 讲述人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夹弦代表性传承人 田爱云, 古老的黄河文化,孕育了中原大地缤纷的戏曲剧种。其中,二夹弦独具特色且清新质朴,让人回味无穷。因其伴奏乐器有四根弦,每两根弦夹一束马尾,由此得名“二夹弦”。二夹弦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了,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...
-
【文化评析】探寻简牍里的中华文明
【文化评析】 , 作者:朱建军(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、研究馆员),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期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《简牍探中华》引发观众广泛讨论,收获众多好评。节目通过实地寻访、实景戏剧、文化访谈等形式,讲述简牍诞生、发现、研究、传承的传奇故事,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探寻中华文脉的奥秘。, 在纸...
-
【新闻随笔】当文艺遇见乡村生活
【新闻随笔】, 作者:陈婉乔(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), 近日,红火热闹的“乡村戏剧节”在山东潍坊牟家院村举行。戏剧节上不仅有传统戏曲,还有现代戏剧、剧本朗读、围炉夜话、儿童画展等一系列艺术表演和活动,所有活动都在牟家院村乡村的田野、集市的街道乃至村中的果园、院子、小学举行,让村民们得以充分...
-
人机互动的国乐新路如何敦行致远
刘国梁, 由上海民族乐团、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与1862时尚艺术中心联合推出的“零·壹|中国色——国乐与AI音乐会”日前成功亮相,收获极佳社会反响。相关词条频繁登上热搜,不到十天时间,话题阅读量突破4300万。由于影响持续发酵,应乐迷们的要求,之后该场音乐会又进行了线上播出。,, “零·壹|中...
-
让英雄赞歌传唱不息
方标军, “英雄三部曲”选择当今观众易于接受的视角展开叙事,凸显英雄精神。, “为什么战旗美如画,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,为什么大地春常在,英雄的生命开鲜花……”电影《英雄儿女》主题曲《英雄赞歌》荡气回肠,唱出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,成为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。前不久,我们又在锡剧新作《英雄儿女》里听...
-
翁国生:“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一生的追求”
徐继宏, 从艺50年,作为演员,他塑造了无数个精彩的舞台角色;作为导演,他执导了百余部观众喜爱的舞台作品;作为院团长,他为戏曲事业发展苦心经营;他通过不懈努力,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,“文华表演奖”“文华导演奖”等奖项……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,京昆武生和戏曲导演翁国生一直在路上。, 翁国生从小就...
-
当传统观演文化遭遇短视频时代的新挑战
拍照、打卡、分享……这些短视频时代大众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行为,一旦进入到影院和剧场等特定文化空间,便引发了强烈的化学反应。, 分歧由此出现:反对者认为其干扰了观演秩序,赞成者认为其助力了文化传播。二者各执一词,其背后是不同文化需求的碰撞及各自的合理性。, 在新的媒介环境中,线上线下能否和...
-
重庆大足:石刻传奇,湖光诗韵
光明网讯 近日,参加2024全国百家融媒重庆行的记者们首站踏上了探索大足的旅程,将一起揭开大足的神秘面纱,探寻其深厚的历史底蕴,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,品味其迷人的自然风光。, 千年石刻诉古意,世代传承谱新篇, 记者步入大足石刻球幕影院,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历史空间。抬头仰望,球形幕布如同苍...